主機控制面板的流量統計涵蓋多維度數據整合,可能與站點訪問統計的統計范圍存在差異,建議從以下方向核驗:其一,控制面板流量數據默認整合主站與所有子站的流量消耗,若您的虛擬主機配置了子站點,需將子站點的流量納入統計范圍,避免遺漏;其二,站點訪問統計中,“瀏覽器流量”與“非瀏覽器流量”需合并計算,非瀏覽器流量通常由迅雷等下載工具對MP3等文件的批量下載、搜索引擎蜘蛛程序(如百度蜘蛛、谷歌蜘蛛)的爬取行為引發,此類流量未被瀏覽器訪問記錄直接捕獲,需單獨累加;其三,部分主機型號(如集群主機、港臺主機、雙線主機或購買獨立IP的虛擬主機)采用了CDN(內容分發網絡)技術,CDN節點會緩存并響應大部分靜態資源請求(如圖片、CSS、JS文件),這部分流量不會在站點訪問統計中體現,控制面板通常會標注CDN承載的流量值(例如:“流量總計:15G,已使用:2.0G(其中1G由CDN承載)”),需綜合判斷。
我司內置的訪問統計系統基于網站完整訪問日志進行分析,可全面記錄所有用戶訪問行為,包括網頁文件、圖片、CSS、JS、音頻、視頻等各類資源的請求與響應數據,統計范圍覆蓋服務器端所有請求記錄;而第三方統計工具(如CNZZ)通常依賴在網頁前端插入統計代碼,僅能統計到已插入代碼頁面的訪問數據,未嵌入代碼的頁面資源(如直接下載的RAR壓縮包、PDF文檔等)或通過API接口調用的內容,其流量無法被第三方工具捕獲。例如,一個100MB的RAR文件若被迅雷工具批量下載100次,我司統計系統會記錄該文件的全部下載流量,而CNZZ等工具因未在文件頁面插入代碼,無法統計此類數據,因此兩者統計結果可能存在顯著差異,且差異大小與網站未嵌入代碼的資源訪問量直接相關。
在未啟用特殊技術配置的情況下,用戶管理中心顯示的流量使用額與“訪問統計”模塊的流量數據應保持一致。但當用戶使用了我司CDN技術(如西部數碼雙線主機、多線主機、港臺主機)或選擇集群主機時,兩者數據可能產生較大差距,且后臺流量統計值通常會顯著高于“訪問統計”顯示值。其核心原因在于CDN技術的“訪問與數據分離”機制:用戶訪問請求首先由CDN節點響應,靜態資源(如圖片、Flash、CSS、JS文件)直接從CDN節點獲取,僅動態腳本文件(如ASP、PHP程序)需回源至原始數據中心服務器。因此,后臺流量統計包含所有CDN節點的流量消耗,而“訪問統計”模塊僅統計數據中心服務器的直接訪問流量。由于大部分訪問請求被CDN節點緩存并響應,數據中心服務器承載的流量占比大幅降低,導致兩者統計結果出現顯著差異。
若需限制搜索引擎蜘蛛對網站的爬取,可在網站根目錄下創建名為“robots.txt”的文本文件(文件名需小寫),通過該文件定義爬取規則。文件語法包含核心指令:“User-agent”用于指定搜索引擎蜘蛛類型(如“baiduspider”代表百度蜘蛛,“Googlebot”代表谷歌蜘蛛,“”為通配符,代表所有搜索引擎),“Disallow”用于定義禁止爬取的路徑(如“Disallow: /”表示禁止爬取整個網站)。示例:
```plaintext
User-agent:
Disallow: # 允許所有搜索引擎爬取
User-agent: baiduspider
Disallow: / # 禁止百度蜘蛛爬取整個網站
```
需注意,不同搜索引擎的User-agent名稱可能區分大小寫(如“Baiduspider”與“baiduspider”),具體名稱需查閱對應搜索引擎的幫助文檔。特別提醒: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隨意禁止搜索引擎蜘蛛訪問,否則可能導致網站被搜索引擎降權或取消收錄,直接影響網站的自然流量與潛在客戶獲取。
網站流量偏高需結合“訪問統計”與“流量分析”模塊進行多維度排查:對比每日IP訪問量與頁面瀏覽量,判斷是否存在異常波動(如短時間內IP激增但頁面訪問量未同步增長,可能為機器流量);分析文件類別與URL訪問記錄,檢查是否存在特定文件(如MP3、RAR、ZIP等大文件)被高頻訪問,或非公開頁面(如管理后臺、測試頁面)出現異常訪問;關注“非瀏覽器流量”占比,若該數值顯著升高,需排查是否存在外部盜鏈(如其他網站直接引用本站資源鏈接)或文件被批量下載工具惡意抓取;檢查搜索引擎蜘蛛流量是否異常(如單個蜘蛛的爬取頻率遠超正常范圍),警惕惡意爬蟲導致的流量損耗。
香港地區機房因帶寬資源成本較高,同等價格配置的流量額度通常低于國內機房。若您使用的是港臺主機,建議盡快完成備案手續后,將網站遷移至國內機房——國內機房不僅流量配額更充足,且帶寬成本更低,可顯著降低流量使用壓力。若網站對流量需求較大,可考慮升級至VPS(虛擬專用服務器)或云主機服務:VPS提供獨立的系統資源與可配置的流量包,云主機則支持按需彈性擴展,部分云主機產品甚至提供“不限流量”的帶寬方案,適合高流量或業務快速增長型網站。
我司流量統計系統基于服務器的訪問日志進行計算,所有進入服務器的請求均會被記錄為流量消耗,無論訪問行為是否為正常用戶操作。因此,若網站遭受CC攻擊(即黑客通過大量偽造請求占用服務器資源),攻擊產生的惡意流量同樣會被納入總流量統計。系統無法自動區分正常訪問與惡意攻擊的流量來源,需用戶結合訪問日志中的IP特征(如短時間大量同一IP請求、異常高頻請求)判斷是否存在攻擊行為,并配置防火墻、驗證碼等安全措施進行防護,以減少惡意流量對正常帶寬資源的擠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