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操作系統在初始部署完成后,默認啟用SSH(Secure Shell)協議實現遠程管理服務,其監聽端口號統一設置為22。實際運維中,管理員常通過終端模擬工具如PuTTY(輕量級免費工具)或Xshell(功能豐富的商業終端軟件,建議使用正版授權)建立與服務器的安全連接。本教程以CentOS 7.x系統為例,基于虛擬機環境(服務器IP地址:192.168.106.128),詳細闡述遠程登錄操作流程及SSH服務端口的配置方法,旨在提升服務器訪問的安全性與靈活性。
1. 基于PuTTY的遠程連接
啟動PuTTY應用程序后,在“Session”配置界面中,需輸入目標服務器的IP地址(192.168.106.128)并默認選擇SSH協議(端口號22)。為確保后續連接便捷,可在“Saved Sessions”欄自定義會話名稱并點擊“Save”保存配置。完成設置后點擊“Open”,系統將彈出終端界面,提示輸入用戶名及密碼進行身份驗證,驗證通過即可成功登錄服務器。
2. 基于Xshell的遠程連接
打開Xshell,點擊“文件”>“新建”創建會話,在“常規”選項卡中輸入主機名(如“CentOS-Server”)及IP地址(192.168.106.128),在“連接”選項卡中設置協議為SSH,默認端口號保持22。身份驗證方式可選擇“密碼認證”并輸入用戶名與密碼,或配置密鑰認證提升安全性。點擊“確定”保存會話后雙擊連接,終端將自動建立與服務器的通信鏈路。
為降低默認端口22被惡意掃描攻擊的風險,需將其修改為自定義端口(如本例中的223)。配置前需完成兩項關鍵操作:防火墻策略配置與SSH服務文件修改。
1. 防火墻端口策略配置
Linux系統防火墻(iptables)需顯式允許新端口的訪問流量。執行以下命令添加入站與出站規則:
```bash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223 -j ACCEPT
iptables -A OUTPUT -p tcp --sport 223 -j ACCEPT
```
規則添加后,通過`service iptables save`命令持久化配置,確保系統重啟后策略生效。
2. SSH服務端口號修改
使用文本編輯器(如vi)打開SSH服務配置文件:`vi /etc/ssh/sshd_config`。文件中存在“#Port 22”的注釋行,需按下“i”進入編輯模式,取消注釋并將“22”修改為“223”。編輯完成后按“Esc”退出編輯模式,輸入“:wq”保存文件并退出。
3. 服務重啟與驗證
執行`service sshd restart`命令重啟SSH服務,使新端口配置生效。為確保配置正確,可通過`netstat -tuln | grep 223`命令驗證223端口是否處于監聽狀態。
完成端口修改后,使用PuTTY或Xshell重新連接服務器時,需在端口配置欄將“22”替換為“223”,其余步驟保持不變。連接成功后,如需正常退出遠程會話,需在終端輸入`logout`命令,確保SSH連接安全斷開。